吴晓球:中国金融体系过渡到双重风险结构时代
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出席“2017金融街论坛”并发表演讲。他在演讲中指出,中国的金融正处于关键的结构性转型时期,金融的风险结构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。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在由过去的资本是否充足为主,慢慢过渡到资本是否充足以及市场是否具有透明度并重的时代,由单一风险结构的时代开始过度到双重风险结构的时代,这预示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步。在谈到金融人才培养的时候,吴晓球进一步提出,目前师资力量老化,观念受到束缚,学生们急于求成,必须要重视建立国际视野,树立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。
以下为演讲实录:
吴晓球出席会议并演讲
中国的金融正处于关键的结构性转型时期,金融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,这一变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金融资产的结构发生了变化,无论是从宽口径、中口径还是窄口径来看,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占比这些年有明显的提升,从非常窄的口径来看,差不多占到50%,从中口径来看,占到40%,从最宽的口径来看,也占到30%。中国金融资产最宽的口径是360万亿,中国证券化的资产大约是100万亿,股票的市值加债券的余额,大概100万亿到110万亿。这个指标表明了金融体系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,开始从融资为绝对主导的功能转向融资和财富管理并重的功能。这是符合现代金融发展趋势的非常重要的标志。
由于金融的基础结构发生了变化,所以金融的风险结构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。过去证券化金融资产占比比较低,规模比较小,金融体系以融资为主导,财富管理的功能和比重都比较弱。在那个时候,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。
当然,今天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但它的融资功能和地位正在悄然的发生某种挑战,从这个意义上说,过去谈风险主要是看金融体系里面的金融机构,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。所以在中国的金融监管的指标体系设计里面,资本充足率是最基础的指标,其他的指标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,因为这种监管和当时的风险结构是匹配的,他的逻辑是说,通过资本的充足来对冲未来潜在的不确定性,以此来衰减和冲销金融机构风险的外溢,怕它引起全面的金融危机,用充足的资本来对冲金融机构的风险。这个思路本身当然没有问题,从巴塞尔协议Ⅰ到Ⅲ都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展开的。
但是,这些年来,我们也发现,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,所以风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。大家都知道,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透明度,来自于产品的信息披露,由于这种结构发生了变化,所以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在由过去的资本是否充足为主,慢慢过度到资本是否充足以及市场是否具有透明度并重的时代,由单一的风险结构的时代开始过度到双重风险结构的时代,这预示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步。
如果我们还处于主要是由资本充足来衡量风险,同时风险主要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来衡量的年代,实际上这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是比较存量化的,没有流动起来。所以,当由资本不足的风险转向资本不足、透明度不足并存的风险时代,意味着金融体系已经流量化了,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。
我们有一段时间谈改革谈得非常多,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找到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的目的,之所以要推动改革,一定是原来监管的架构难以覆盖新的风险结构,难以阻止新的风险外溢,难以使新的风险衰减以至于不会出现全面的金融危机,一定是出于这样的逻辑。只有对基础资产的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的变化有了透彻的了解,才有可能进行风险防控。
况且现在科技对金融的影响非常巨大,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改变了金融的生态,改变了金融的业态,以及他的DNA,使得风险变得形式上一样,但内涵和源头完全不一样。这就如同高科技,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金融的渗透改变了风险的内在特质,以为还是普通感冒,实际上已经变成了H7N9了,这就是科技的金融的影响,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科技对金融的结合对金融意味着什么。
如果对金融结构变动趋势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缺乏深度的理解,所有的风险防控都会套用非常落后,原始的方法。这种方法将会阻碍中国金融的进步和改革,将会拉回传统的金融架构当中,将会使得新的金融业态受到严重的阻挠,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,逻辑上要搞清楚。
我经常会跟他们讨论,风险防控是指什么?需要有什么办法,有什么准则?比如说互联网金融的准则是什么,监管准则是什么,风险的性质和传统金融显而易见完全不同,我不展开,我想说的是,我们必须对中国金融基础的部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有深度的理解,这个题目才能做好。
第二,会议主办者让我讲讲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,中国的金融战略目标非常清楚,要建设现代金融体系,要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,要使人民币成为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货币,要使中国的金融市场,特别是资本市场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中心,这些就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蓝图和目标。但是,我们从这个目标来衡量,中国的金融人才是严重不足的,中国金融教学是比较落后的,我本人担任了全国金融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第一副主任委员,我们每年都要开会,要勾画出一些重点。
其中最难的是什么呢?首先是师资,我们师资的知识结构非常老化,还停留在传统时期,停留在商业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,漠视了市场的发展,漠视了金融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事实,这种事实要求你的金融结构知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,光靠原来传统的货币理论,传统的风险形式,风险类型,显而易见是不够的,师资是一个重大的制约。师资还要求你对现代金融的理论要有特别透彻的了解,这个实际上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。
我曾经和其他人写了一本书,金融理论与方法,这本书从古典到现代,统统纳进去了,那本书写得非常辛苦,光是一个提纲我就写了半年,因为你要从最基础的金融学的理论写到最前沿的知识,并把他们通过逻辑连在一起。这本书写完以后,有一个教授跟我讲,吴老师,你这本书一个人讲不了,怎么也得三个人讲,因为跨度非常大。一是你要了解金融未来的发展,中国金融的未来,整个金融结构的变革趋势,特别是科技对金融的渗透意味着什么。二是你要了解金融理论的发展,三是了解中国金融的现实,所以对师资们来说,这是一个极大的障碍,所以我们每年都要培养师资,都在培训师资。
第二个,观念的束缚对人才培养起了致命的作用。很多的地方,很多大学的金融学院的教学方案是非常古老的,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变化。他们把商业银行还作为特别重要,最核心的课程,对货币和银行来说,我认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课程,但是金融市场,以及风险管理,以及财富管理,包括各种资产的定价,显而易见是金融最核心的内容,在中国金融的教学里面,这些内容被边缘化,甚至非常小,因为他们对这一块儿不太清楚,这需要极大的推动。
第三个,对金融人才培养,对科技的把握,对科技的理解,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把握,变得更难,所以很多人老会咨询他的小孩,想学金融,问我从哪里开始学,我每到一个地方,无论是谁都问同样的问题,我一般都会这么回答。首先我要问你,你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,因为男孩和女孩培养的方式和目标是不一样的,比如说男孩,我会问,你希望你的儿子未来成为什么,如果你想你的儿子未来成为大学的教授,那是另外一套学习的方案,如果你未来就想找一个好工作,我想到工商银行工作,或者是我想到中信证券工作又是另外一个起点,这不一样。
但是尽管如此,我都会说,你必须要有很好的数学基础,你的数学,至少是统计学要学得非常好,必须要有很好的宏观经济学的架构,不能本科一开始就读金融,那就读死了。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,至于金融,是等有了非常深厚的基础之后才可以学金融,金融里面还有非常多的内容,从货币理论到信贷理论,到资本市场理论,到整个定价,到风险控制,到各类模型等等,都要抓住重点。但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后面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,我们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想法,实际上如果把数学学好,统计学学好,人才就非常好了,因为未来的交易是非常重要的,风险的识别对你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第四点很重要的,那就是国际视野,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,中国整个金融要开放,这是大势所趋,所以中国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必然的,如果没有国际视野,没有对国际金融市场规律的把握,也是不够的。
第五点,一定要有风险控制意识,你不能有赌的心态,所有从事金融研究或者是金融学习的人,首先我要告诉他,你不能有赌徒的心态,对于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略有不同,对于银行家来说,风险控制是绝对排在第一位的,对于投资银行家来说,某种的勇敢,某种的敏锐变得非常重要,这两类人员要求是不一样的。
还有一条是道德底线、法律意识,中国金融人才的培养,应该说是中国金融现代化,以及我们构建大国金融,以及国际金融中心,我认为最重要的障碍之一。当然我们会加快,人民大学是金融学科在全国最著名的大学,在全国具有领导地位,领先地位,我们将以此作出表率,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人才。
编辑 叶梦芊 沈桓玉
来源 新浪财经
点击查看近期热文
欢迎加入群聊
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,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,欢迎大家参与。
入群方法:加群主为微信好友(微信号:imi605),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(实名认证)、单位、职务等信息,经群主审核后,即可被拉进群。
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,推荐好文章可联系:邮箱imi@ruc.edu.cn;电话010-62516755
关于我们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(IMI)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,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、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。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、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、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,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。
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、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、金融科技、财富管理、金融监管、地方金融等领域,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,形成了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》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》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》《金融科技二十讲》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。
2016年,研究所入围《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》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,并在“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(2016)”中名列第32位。
国际货币网:www.imi.org.cn
微信号:IMI财经观察
(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)
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
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.